老年人护理要点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护理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多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数。
1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3.1.1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心理护理
3.2.1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老年人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应对
1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3.1.1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心理护理
3.2.1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老年人护理要点篇3
方法:对我院的老年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优质护理,重视老年病的保健,并及时记录老年病的康复情况。
结果:通过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我院的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结论:关注老年病的护理质量及保健,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优质的护理工作和必要的保健宣传,对老年病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2-02
随着我国医疗机械的日渐发达,我国人均寿龄也在逐渐延长,近20年的调查发现,我国的人口已经趋于老龄化,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和保健工作也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老年病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高,怎样做好老年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病的护理与保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老年病的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由于老年病患者本身器官性能的退化,心理的承受能力降低,认知能力的退化,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转变等各方面因素的出现,让我们一直把老年人视为衰弱、没有价值、清贫的社会团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这种消极的老年其实观念也严重的影响医疗护理服务。因而,要探讨老年病护理和保健,首先要了解老年人。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老年病人身体机能的一系列衰退现象,比如说:学习能力下降,学习兴趣减少,记忆力减退,听力、视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活动能力也随之下降;其次是自身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人多病,病程长,并发症也多,恢复慢,且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老年人随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怒、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老年病患者也普遍存在者固执、焦虑、孤独的心理问题,因而,对老年病护理的从业人员应该要重视其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存在的普遍特征,对可能发生的老年护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和保健工作。
2老年病护理和保健
2.1预防性的护理和保健。在老年人各种器官的老化趋势、功能降低和慢性病多的情况下,加上某种诱发因素的产生,很容易形成新的疾病。因此,在老年病的护理和保健过程中,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在重视原发病的护理基础上,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重视患者的患病史和用药禁忌,并定期为患者做各项功能的检查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器官的病变,并随身携带急救物品,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通过全方面的护理来保障医疗和康复效果。
2.2防止老年病患者护理和康复期间发生感染。提高老年病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效果,必须要加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重点是重视老年病治疗期间的感染。在治疗期间,老年患者处于相对集中状态,在密集的老年群体中,其感染率会增加,而且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感染源也非常的顽固,因而,预防老年患者的感染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差,免疫力较低,在开展护理保健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所以,护理人员要采取多种方式,或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散治疗、单独治疗。同时,要重视医院环境的清洁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医院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隔离,为老年病患者提供环境质量好的康复环境。必要时,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的选择一些抗菌药物作辅助,保障老年患者护理和康复效果。
2.3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用药多,见效慢,而且难以痊愈,这在无形中会给老年病患者造成一种不安,焦虑,恐慌甚至消极悲观的情绪,另外,还有长期的治疗给家人带来的种种不便,在经济上会拖累子女出现的内疚感,这些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患者沉默寡言,拒绝与护理人员沟通,容易发怒且情绪波动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给予理解和适当的心理引导,多向患者传播疾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排除患者的担忧,与患者家属沟通,使之配合护理工作,告诉患者更多的健康知识,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适当的安排一些户外运动,让患者能够健康生活,转换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抑郁感。争取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来引导他们,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以药物为主,重视精神沟通的工作,并将其有机结合,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中接受院内完善的护理和保健工作。
2.4重视精神疗法,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已经开始强调对患者的精神疗法,同样,老年病患者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首先我们应该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向患者传达提供护理服务的强烈愿望,要用适当的语言沟通患者,引导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要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患者建立一种安全感。对老年人的护理与保健,其实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科学的护理与保健不仅能够让有效的提高老年病护理和康复的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达到让领导放心,患者满意和社会肯定的效果,同时也提高护理的职业自豪感。
2.5提供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同时注重增强老年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掌握各种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配合专业的治疗医师对病人进行有关康复训练,使老年患者得到最大的功能恢复。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老人们也在积极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仍想证明自己还能够自理,能够更好的生活,针对这一想法,我们应该鼓励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在医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对于动作迟缓和智障等无法完成的老人,征求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积极的帮助。
3结论
老年病的护理和保健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护理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因而,我们要把握老年病护理与康复的前沿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巩固加以创新,有效的提高老年病护理与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军.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老年人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年化明显。老年患者的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心理疏导、树立信心等方面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其中住院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70岁。其中老慢支18例,脑梗塞10例,高血压12例,肺心病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本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心理
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减少5-7天。
1老年患者心理等点
1.1孤僻、固执、多疑老年人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孤僻、失落感,变得敏感、多疑、易冲动,认为自己总是对的[1],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如抽烟、喝酒贪杯、高盐和高脂肪饮食等难以改掉,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对别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戒心和不信任感。会产生对自己疾病的疑虑,有的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1.2焦虑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焦虑不安,首次住院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何时才可以治愈都不了解,慢性疾病的患者久治不愈,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寝食难安,长期下去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有些老年人因对病情及医院环境不了解,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病治不好,怕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而焦虑。
1.3情绪多变:易发怒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常计较他人的言谈举止[2],还有由于病种时间长,治疗费用多,经济负担重,家里经济条件差,又怕拖累儿女,自己感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而烦躁不安产生急躁、易怒的情绪。
1.4抑郁消沉引起老年人抑郁的心理因素很多,可因家庭矛盾、邻里关系不和等;有的老年人子女在外地工作,丧偶后孤身独处,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感觉康复无望;或个性内向、生活圈子狭窄,缺乏必要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等,而变得抑郁和意志消沉。
2护理干预
2.1恰当的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3]。住院患者首先接触护士,他们心理非常焦虑,希望病情能够马上缓解,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常年住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更高,护士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如安排老年患者集体活动、室外散步、相互交流经验等,以调节情绪,克服孤独感。对老年人已形成的不良习惯、性格,护士应多理解,给予耐心、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改变,切忌生硬、强迫。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
2.2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
护理老年患者应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告知患者家属多来探视,关心老人、安慰老人,让老人感到不孤单,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失落感、孤僻,住院后,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被打乱,适应能力差,会给老年人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更要细心,在精神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3注重交流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平时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态度温和,讲究礼节、礼貌,处处尊重、关怀、体贴患者。对老年患者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礼貌、举止庄重、谈话耐心,回答询问时注意语速应慢,声音相对高。护士在交流时注意这些特点和形式,避免了沟通障碍。
2.4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注意保持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怀旧是老年人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助于心情舒畅,鼓励老年人回顾人生[4];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找出原因和症结所在,并逐一化解,避免不良心理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接受疾病事实,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加以心理开导,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制度。熟练的技术操作等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社会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今天,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患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老年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端正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语言运用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任芳.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9-40.
[2]陈莺.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55-56.
老年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基层培训;老年护理培训;培训模块;课程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自我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培训的需求很大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3.3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尚有待加强,科研授课需要因人制宜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3.4PICC等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的护理技术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中需求较低
老年人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护生;老年护理;就业意愿;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02-0063-0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老年慢性病患者突破1亿大关[1]。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慢性病化相伴随,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需求将急剧增加[2]。高职护生的培养是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本次质性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732名五年制高职护生,323(44.1%)人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原因依次为老人难沟通(54.8%)、工作辛苦(38.7%)、老人不卫生(18.9%)、工资待遇低(18.6%)、工作不稳定没保障(18.6%)、工作无挑战性(15.2%)、不受人尊重(9.3%)、老人无趣(9.0%)、不准备从事护理工作(8.7%)、与老人相处不愉快的经历(7.1%)、其他(3.4%)。本研究旨在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式的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教育提供依据,为改善目前老年护理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护理专业五年制高职护生,能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并同意受访。访谈16名护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12名。本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保密原则,在受访者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研究参与同意书》,访谈内容在受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同步录音,并注意保护受访者的隐私[3]。以每例受访者为个案进行个人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为30min~50min。中心问题是“谈谈你对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认识;谈谈你对老人的印象;你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吗?为什么愿意或者不愿意?你认为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非诱导性提问的基础上,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访谈时研究者认真倾听,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并及时记录。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4]。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并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提炼出主题。
2.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5]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包括: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3.研究的严谨性
为避免样本的同质性,选择不同性别、年级、常住地、学习成绩、照顾老人意愿、实习见习与否的护生为访谈对象。为减少霍桑效应,访谈前笔者已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培训,已通过预实验,对访谈时如何把握访谈内容及访谈节奏有较好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受访者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从而提高资料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
(一)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有深厚的感情
对老人的同情和对自己(外)祖父母的深厚感情。H2:“如果我们都不愿意照顾老人,等我们父母或者我们自己老了,谁来照顾!”H10:“主要觉得老人挺可怜的,在养老院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希望能对他们有帮助。”H8:“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看到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觉得很亲切,愿意照顾他们。”H12:“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会很有智慧,我喜欢与老人交谈、相处。”
2.职业的责任感
老人是护理服务对象的一个特殊群体,照顾老人是护理人员的职责。H2:“看到老人生病了,很可怜,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我们是护士,这是职责所在。”H4:“我开始做一些诸如清理老人大小便、会阴擦洗等操作时,是很不情愿的,但做多了也就习惯了,不会想那么多,这是我的职责,总不能让老人躺在大小便里吧。”H10:“我觉得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照顾老人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3.职业的价值感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护理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H9:“让老人在我们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下安度晚年,这是护理职业价值的体现。”H16:“我认为照顾老人挺好的,我喜欢做这样既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H5:“特别是一些失能的老人,更需要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社会特别关注‘优生’,但是同样应该关注‘优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照顾,能让老人有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前景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老年护理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H9:“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护理行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是个男生,想有更多的发展空间。”H8:“既然国家现在缺老年护理人才,应该会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愿意从事的人少,如果我去从事的话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H5:“我认为老年护理事业应该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我自己还想毕业后回去办个老年护理院。”
5.就业压力因素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学历层次来说,相对本科、三年制高职护生就业处于弱势。H2:“我们现在就业压力大,有的医院明确说不要五年制高职护生,老年护理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就业途径。”H4:“我们医院安排实习时,就没有排我们急诊室和手术室,说我们心理素质不好、怕出事。我们毕竟学了五年护理专业,无论从动手能力还是知识基础不比三年制的差。我会因为就业的压力去到养老机构工作,总不能让父母供我读了五年书,最后失业吧。”H8:“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6.个人意愿
与其他护理相比,部分护生更愿意选择老年护理。H8:“如果有关于隐私方面的操作,我宁愿选择给老人做,给年轻人做,更尴尬呀。”H10:“老人的生活护理多一些,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相对容易护理。”H16:“我觉得比起照顾小孩,我更愿意照顾老人,小孩子更难沟通。”
(二)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的偏见
一是护生对老人的偏见。多数护生表示不愿意照顾老人的原因主要是:老人难沟通、爱唠叨、老人脏,样子很难看。H1:“老人很固执的,难以沟通,观点也比较陈旧,难以改变。”H7:“老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无法沟通。”H13:“老人爱唠叨,总是喜欢反复地说很久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H3:“如果老人(个人卫生状况)干净清爽的还好,有的老人邋里邋遢的,不想去照顾他们。”H11:“我最受不了老人身上有一股气味。”H3:“实习时,我看到一个很老的老人,身体都缩在一起了,觉得很恐怖。”
二是社会对老人的偏见:护生对老人负面的看法多是来自于自己的(外)祖父母和社会媒体的报道。H6:“我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还挺好的,但是经常看新闻上说:老人素质比较低,比如公交车上有的老人会倚老卖老的要求年轻人让座。”H14:“现在都说老人跌倒了不能扶,否则就会被讹上,觉得老人很难缠。”H15:“我自己的奶奶现在老年痴呆几年了,性情变得很古怪,生活也不能自理,我妈妈照顾起来很吃力、很累,所以我不愿意照顾老人。”
2.对老年护理工作及养老机构的偏见
一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老人因疾病的影响,会存在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生活护理会比较多。H15:“医院的病人生活上还有家人照顾,而养老机构就全靠护士了,那样会很辛苦。”H3:“有很多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要做很多的生活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洗头、洗澡、口腔护理、会阴擦洗,整天做这个,想想都难以接受。”H11:“现在上基础护理课,清洁护理这章节我都很排斥,如果每天都做这些,我肯定不愿意,也会被人看不起。”H13:“我最受不了的是护理老年男性病人,进行一些隐私部位的操作,会觉得心理有障碍。”
二是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不认可。H13:“我不知道有养老机构,应该和我们身边的福利院差不多吧?”H14:“俗话说养儿防老,养老机构应该是无儿无女的人才会去的地方。”H15:“我奶奶生病就是家人照顾的,如果家人比较忙,也应该请人在家里照顾,我们不会送她到养老院的,她也不会愿意去养老院。”H1:“我不会送家里老人到养老机构,但是自己老了还是愿意到养老机构去。”
3.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因素
护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工资待遇方面问题。H1:“如果养老机构的待遇和一般的综合性医院差不多,我不愿意去,付出的更多,待遇更好才对。”H7:“老年护理的工作本身确实比一般护理更辛苦,所以如果付出和回报能够成正比,我愿意付出的,不能让我拿着比一般医院低的工资,却做着更辛苦的事情。”H14:“我不是不愿意奉献的,但是我也要生活、也要发展,如果医院能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好的发展空间,我还是愿意选择老年护理工作的。”H3:“如果我做了护工或家属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现在好多护工的工资比护士都高,如果把请护工的钱给我们作奖金,我还是愿意做的。”H6:“如果能有合适的工资待遇,多一些假期,多一份保障,良好的人际环境,我还是愿意从事老年护理的。不仅仅是为了钱,因为这是生活必须的成本,而且工资也是对我工作价值的肯定。”
4.社会认同感低
对老年护理价值的不认可,认为老年护理技术含量低、是照顾人的工作。H7:“从事老年护理有点像保姆的感觉,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没有成就感。”H11:“护士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不高,老年护理的护士地位就更低了。”H6:“我觉得老年护理工作脏点、累点,我都不怕,但是就因为做了是脏活、累活还让人看不起,觉得难以忍受。”H1:“我是个男生,社会上会有一些偏见我受不了,说照顾老人是伺候人的行业。”H3:“养老机构一般影响力比较小,我觉得在大一点的医院上班比较有面子,哪怕辛苦一点也愿意。”
5.个人心理、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绪压抑。H6:“老人多是慢性病,已无恢复的可能,容易情绪不好,所以每天面对这样的病人会觉得很压抑。”H13:“护理老人时间长了会对老人产生感情,老人去世了会很伤心。”H3:“之前在老年护理院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窗帘都是关上的,里面的感觉是没有白天和黑夜,每天面对着身上插满管子,没有多少生命气息的老人,觉得很压抑。”H1:“老年病复杂,很难康复,没有护理一般病人康复后的成就感。”二是自信心不足。H6:“老人的血管难打(针),怕自己技术不行,打不进去。”H11:“我觉得照顾老人需要那种有耐心、脾气温和的,我的性格不适合。”H7:“老年病复杂多变,症状又不典型,病情观察比较难。”三是害怕医疗纠纷。H1:“怕自己做不好,老人的子女会怪罪,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有的子女平时不管老人,但老人一旦在医院里出了点问题,就会敲医院一笔钱。”H3:“老人比较怕死,身体也很脆弱,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怕自己陷入纠纷。”四是家庭方面的因素。H3:“我想选择大的综合性医院上班,这样会对自己的家人有所照顾,这也是我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H15:“是父母帮我选择护理专业,我不喜欢做护士,以后想改行。”H14:“我是不排斥到养老机构工作,但是家人肯定会反对的,我还是要尊重家人意见的。”H1:“我是个男生,本来社会对男护就有歧视,如果我再从事老年护理,可能对我以后建立家庭都有影响。”
三、讨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高于尹乔莉[6]报道的本科护生,五年制高职护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就业要求相对较低,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将会成为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后备军。
(一)加强学校和实习医院老年护理专业教育
加快老年护理教学改革。首先,《老年护理学》多为考查课,学时少、要求低,教学方式单一,社会实践活动少。应增加学时,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与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医院老年科的校企合作,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其次,仅一门《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应根据老人的护理需求,结合老年护理的岗位需求,对老年护理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7]。除了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护士人文素质修养、老年心理护理学、与老人沟通技巧和老人基本生活护理的实训等方面的内容。再次,临床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职业社会化的开始,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护生[8]。所以实习、见习医院的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生的引导和专业思想教育。
调查显示,护生不愿意照顾老人的主要原因是老人难沟通,护生与老人有“代沟”,再加上老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觉的功能减弱,造成沟通出现障碍。国外的医学院校将《人际沟通》课程作为必修科目[9],邱大石等[10]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最有必要设置的人文基础课程是《人际沟通》,以注重护生与老人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访谈中,护生多是考虑薪资待遇、个人发展,但是奉献、服务社会意识不强。老年护理教育要培养正确护理专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奉献精神,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护生对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的影响,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消除偏见,让护生正确认识、对待和评价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护生担心照顾老人会面临生死离别和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等,所以要注重生死观教育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提高护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
(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社会认同感低是影响护生选择老年护理职业的重要因素,护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应加强舆论媒体的宣传,呼吁全社会重视、尊重老年护理工作,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护生与老人接触不多,对老人的认识多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但是现在媒体对于老人的负向宣传比较多,比如,老人跌倒不能扶、碰瓷等,让很多护生对老人产生偏见,不敢去尝试老年护理。应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提高老人的社会形象。同时,老人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现在的老人多数在小的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建议设立各类学习及培训项目,如老年大学,增强老人的社会参与性,倡导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提高了老人的综合素质,还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养老机构还不能被认可和接纳,传统的观念把养老机构等同于福利院,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会背负“不孝”的恶名,而老人也会觉得被送到养老院就是被子女抛弃。对老年护理也存在偏见,认为照顾老人的工作就像保姆,所以应加强宣传,让社会了解、认可、接纳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不仅仅是子女的事,更应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政府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出资,提高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和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护生到养老机构工作[11]。所有参与访谈的护生都表示,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不是绝对的,如果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还是愿意照顾老人的。所以,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提高工资待遇,加强社会保障,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审和聘用方面有优先的条件。这样就会把很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老年护理队伍中来,不仅能够解决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还能提高老年护理质量,让我们的社会老有所养、少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3.
[2]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讨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3):1-3.
[3][4]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7-224.
[5]ColaizziP.Psychologicalresearchasthephenomenologistsviewit[M]//VaileR,KingM.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alternativesforPsycholog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48-71.
[6]尹乔莉,张先庚,林琳.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7):1-3.
[7]陈四清.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的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1998-2000.
[8]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49-151.
[9]MakoulG,SchofieldT.Communicationteachingandassessmentinmedicaleducation:aninternationalconsensusstatement[J].PatientEducCouns,1999(2):191-195.
[10]邱大石,龙纳,杨志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6):115-117.
[11]杨莘.老年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4(1):6-9.
AbstractThroughinvestigationofthefive-yearhighervocationalnursingstudents’employmentintentionofengaginginelderlycare,itisfoundthatthereasonsfornursingstudents’unwillingnesstoengageinelderlycareincludetheirbiasagainsttheelderly,elderlycareworkandpensioninstitutions,aswellasthefactorsofpoorwages,lowsenseofsocialidentity,individualpsychologyandfamily,etc;thereasonsforthenursingstudents’willingnesstoengageintheelderlycareincludetheiremotionstowardstheelderly,theirsensesofresponsibilityandvaluetowardtheelderlycareprofession,thepromisingcareerdevelopmentandtheeaseoftheemploymentpressure,etc.Therefore,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hospitalsofferinginternshipshouldstrengthengerontologicalnursingeducation;Socialmediashouldenhancethepositivebroadcasttheelderlyandgerontologicalcarework;Thegovernmentshouldprovidetherelevantpolicysupportandincreasecapitalspending.
【老年人护理要点(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6篇) 2024-07-06
老年人护理要点(6篇) 2024-07-06
学习历史地理的意义(6篇) 2024-07-06